一个欧足联B级海归教练眼中的哈比系青训

2020 注定对所有人来说,都是特别的一年。疫情之下,让人们的差距体现得淋漓尽致,但同时也把所有人几乎拉回了同一起跑线。

对于足球行业更是如此,中超开赛日期一推再推,五大联赛也差不多同时停摆。国内所有的体育活动,都需要等待体育总局的无限期复批。

也许上半年大家都已经在家闷得发慌(估计老徐也不例外),所以哈比决定5月初在上海举办第一期 MDCC 培训。

其实早在意大利留学期间,我已经关注哈比足球的动向。当时他们的公众号总会不时更新一些关于足球科学的文章,比如《老裴带你探索足球训练课背后的科学》系列文章,其中会提到了“Super compensation”理论,还有很多人忽视的大脑科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。

在他们的一篇名为《神奇的睡眠:如何睡出一个良好的球场表现和身体状态 》,居然对快速眼动睡眠期(REM)概念也有所涉及。

对于身在欧洲学习运动科学的我来说,绝对是当时发现的一大惊喜。也正因为这些由不同科学论点支撑的文章,吸引着我持续关注着他们。

言归正传,那一次 MDCC 的课程,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国内的教练员培训课程。由于一直关注哈比和老徐,对于那次的课程,我是带着满满期待来到的上海。

老徐给人的印象是干练话少,幽默自嘲,思路清晰。那三天课程里的内容和思考点,跟我在的教意大利参加的教练课程有很多相通之处。

哈比所关注的点,都是欧洲青训教练常用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,他们把欧洲青训理念掰开揉碎,再加上球商的切入点和老徐个人的强烈风格,沉淀出一套自有的教学体系。

直到8月中,本来相约苏州一起去看中国足球小将举办的赛事,但由于中甲赛区封闭的原因,我们同在苏州也未能碰上一面。

不少金主和一些欧洲职业俱乐部联合举办线上培训,但足球毕竟是一项团队体育运动,理论再好,如果无法在场地实践,那它永远只停留在理论当中。

我想这也是哈比一直不举办线上课程的原因之一,因为在讨论和实践方面,他们是我在国内没有见过其他机构能够做到这个程度。

所以在经历了半年的沉寂后,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哈比终于开课了,12月的深圳 MDCC和深圳 L1 课程都是很多人期待的线下课程。

记得很清楚,那是11月21号晚上,老徐发来一条信息,问12月的深圳 L1 课程有没有时间参加。

这是 距离 MDCC 上海站大半年后的又一次线下课程,我当然爽快地报了名。

11月29号踢完和富力的足协杯之后,我拿着行李直奔机场,为的就是赶上第二天的课程。

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哈比享负盛名的 Level 1 教练员培训,依然满心期待地准备享受老徐给我们的分享。

Level 1 的理论课并非跟学员讲解一些足球理论或者足球知识,而是从一些理论和观点中,引导大家思考如何设计一堂高效有趣的训练课。

这是一个关于足球训练课设计的底层逻辑,也往往是很多教练真正关注的:该如何去设计训练课。

而 Level 1 的实操课,则是少见的每堂训练课都能做出“肉眼可见的训练效果”的高效课程,哪怕大家都是中年球腻子,也依然在每堂实操课后能明显感觉到自己作为球员的提高,从而大幅增加了教练培训中老徐的内容和理念的信服力。

“动态训练”、“倒退思路”、“精准的教学点”这些具体的内容,我就不在这里过多叙述了,相信哈比的公众号里有不少关于哈比理念的解析。

我更希望的是,从自己的个人角度去和大家分享,我对哈比的理解,以及为什么一个职业教练也需要参加这样的培训。

把足球看成一门科学不容易,里面涉及很多跨学科的知识,包括生理学、解剖学、生物化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等等。

很多意甲意乙球队的主教练,本身就毕业于运动科学专业,具备良好的体能知识。

一线队的体能团队只是一个为他提供精准解决方案的部门,所以作为一个运动科学的毕业生,我习惯性关注训练内容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理论基础以及科学性。

在这方面,哈比无疑都做得很好,并且总是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给学员传递必要信息。

在意大利的 5年时间,考取了欧足联 C 级以及欧足联 B 级的教练证,也上过不少意大利足协举办的课程以及研讨会。

C 级课程更偏向于青训教练层面的足球知识,B 级课程更倾向于成年队的训练理论。

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球员的个人足球能力,而是会把球员视为一个社会整体的一部分。

很有意思的一点是,在哈比本身的课程中,它的教学方式就一直是一种思考研讨、头脑风暴的过程。

他不会给你讲解什么叫什么,更多时候是让你去思考什么是什么,用一些原则和方法来让教练有思考的方向,这是欧洲足球和哈比培训的相似之处。

4家职业和非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实习经历,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欧洲足球金字塔从上往下都是统一的。

职业和业余俱乐部的运营结构,人员配置,足球理念以及整个国家对青少年的培养理念上都没有本质区别。

在意大利,12岁以下的青训,教练从来不会和球员讲解位置职责和战术跑位等内容,他们更多的是不断重复一些足球概念,让小球员思考,让他们在比赛中辨认出这些概念出现的场景。

换句话说,教练不会告诉球员应该怎么做,只会引导他去辨认当下的情况,再思考可以怎么处理。

这是一个决策问题,也是我们球员以及国外球员在成年后,踢球思考能力和思考速度的巨大区别。

“精准的教学点”、“深度挖掘训练主题和场景”以及“提问的艺术”无疑是很多国内教练缺乏的隐性必备技能,哈比 L1 的课程更像是培训教练在这方面的能力。

接着上一个话题,本土球员的阅读比赛能力不强,处理球的合理性不高,不仅仅是因为国产教练团队执教能力的问题。

如果往回看,更多的问题是累积在球员小时候,通过“被命令”的方式教学,不断重复地练习闭合性技能(Close skill,如颠球,绕杆,长传等),这种脱离情景的训练,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,身体细胞适应的是一种单一的场景(这里涉及细胞神经突触及传递递质的形成)。

在比赛中,一旦场景发生变化(有防守球员、有自己队友时),这种身体细胞的“记忆”就会因为生理结构的支撑不足(神经递质的损耗及传递信息的多寡)导致不再奏效。

特别是脱离大脑不断适应新场景的情况下,这样的 close skill (也就是哈比不推荐的静态训练)无疑是低效的训练方式。

一线队更多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,但如果一些本应该在球员小时候就能解决的问题没能及时解决,到了成年以后就会以“球员能力”不足这样的观点来掩盖以前的缺失。

而哈比在线上内容和线下培训中反复推崇并且不断实践的动态训练,正是现在我们需要更多使用的训练方式。

L1毫无疑问给大家做了很好的展示和推广,我更加期待L2中老徐给我们带来更多关于这些“教练工具”的使用方式。

它更像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引导方法,让教练员通过合理“教练工具”,观察分析当下情况,思考要给小球员教什么,怎么教,让每一堂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训练目标。

其实在国内,无论是职业足球还是草根培训,我们从来都不缺乏思考者,也不缺乏执行者,但我们缺乏更多的是懂得思考和修正的实践者。

像哈比这样专注于教练商培训的机构,无论在国内外都是少见的。但围绕哈比足球周围的草根青训教练却越来越多,我坚信随着时间的积累,星星之火,必定可以燎原。

希望哈比足球跨过寒冬,越过山丘,坚持自己独有的理念,继续带领更多的足球人到达理想的彼岸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